昨天晚上我在红豆Live做了“2017年中国自行车运动10大事件”直播节目,以下为10大事件的榜单。此榜单按照日期(而非重要性)排列,每个事件给出了“影响力”(+号为正面影响力,X号为负面影响力,+号或X号的数量表示影响力大小)和“关键词”两个评价。详细内容可以听我的节目录音:http://www.hongdoufm.com/room/1076727174431506467(收费2元)。
另外在直播当中我还提到我在《新体育》杂志12月刊发表的一篇2017年中国自行车运动回顾的文章,但该文在发表时有明显改动。现将原文附录于此——
(以下为原文)
2017年对于中国自行车运动来说是大事频发的一年。四年一届的全运会、首届环广西世巡赛、中国车手再度加盟顶级车队、首支中外合办的洲际车队成立……在2017年即将结束之时,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本年度中国自行车运动的重要事件——
全运会的梦想与尴尬
对于任何一个主流运动项目来说,如果要盘点2017年该项目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就不可能绕开一个关键词——全运会。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是“体制内”运动员最看重的荣誉殿堂。毕竟,除了足球、篮球等个别拥有较为强势的国内联赛的运动项目之外,从事其他绝大多数项目的运动员和运动队都渴望通过在全运会赛场上夺得奖牌来为自身争取到体制内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待遇——自行车运动也同样如此。
尽管近年来国内职业公路车赛事数量激增,中国车手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踏上职业赛场的机会,但是在这些职业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依然不足以支撑起他们的运动生涯。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国内许多职业车队——这些车队虽然注册为UCI洲际队,但仍然基本保留着省队的人员和管理模式——在2017赛季为了全力备战天津全运会而大大减少了在职业比赛中的投入。但与此同时,全运会公路车比赛的观赏性和在车迷、媒体中的影响力却远远无法与这项比赛受到的重视和得到的投入相匹配。
诚然,山东队在天津全运会男子公路大组赛上展现出的强劲实力的确令我们叹服,而年仅22岁就已经两夺全运会金牌的马光通更是前途无量。然而,全运会公路车比赛路线过于单调、赛场完全封闭、媒体报道严重不足等问题还是给车迷们留下了相当多的槽点。此外,由于全运会具有“高于其他一切职业比赛”的特殊属性,中国车手不得不在全运会之前的几个月里放弃了大量职业比赛。比如环青海湖和环邢台这两项在全运会前不久举办的国内职业多日赛, 就分别仅有6位和4位中国车手参赛,这样的惨淡光景很难不让主办方感到尴尬。再比如本赛季新成立的由中国和澳大利亚年轻车手组成的Mitchelton-SCOTT洲际车队(即“绿刃中国发展车队”)在上半年参加了不少欧洲职业比赛,而队中的中国车手在这些比赛中全数缺席。而在全运会结束之后,中国车手又要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体力和重新调整状态。以全运会后不到一周开赛的环中国为例,过往几年中国车手在这项赛事中往往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本届环中国却没有任何一位中国车手进入过赛段前10名或总成绩前10名,这与全运会给中国车手带来的疲劳恐怕有不小的关系。
总而言之,全运会对于身处体制内的专业车手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梦想舞台,但对中国自行车运动的整体发展而言却未必能起到多少正面的推动作用。当然,除了全运会之外,2017年中国自行车运动中值得我们铭记的大事件还有很多。
公路车世巡赛重回中国
如果说9月初的全运会是仅面向中国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专属赛场,那么10月中下旬的环广西世巡赛则是所有中国车迷和自行车媒体的集体狂欢。在2011年到2014年短暂举办过四届的环北京世巡赛曾经是国内职业赛事的巅峰,但是北京堪忧的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隐患以及赛事过于严密的安保将普通车迷拒之门外的做法都在国际车坛上颇受诟病。尽管这些并不是环京赛最终停办的直接原因,但却足以让人们对于在中国再次举办顶级公路车赛事心生疑虑。2016年,万达体育成功说服国际自盟UCI再次将公路车世巡赛品牌带到中国,而这一次选定的比赛地是中国西南山川秀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经过短短一年的紧张筹备之后,首届环广西世巡赛给全世界交上了一份堪称优秀的答卷。
首先是在竞技层面上,首届环广西邀请到了多达16支顶级职业车队参赛,车手阵容也十分豪华。在2017年UCI公路车世巡赛大扩军、新增世巡赛并不强制所有顶级车队参加的大背景下,环广西能够吸引到如此强大的参赛阵容实属不易。比赛路线设置合理,既不会给赛季末的车手们增添太多疲劳,也给了状态出色的车手充分展现实力的机会,而皇后赛段马山弄拉风景区的爬坡终点更被认为具有成为公路车运动中又一个代表性路段的潜质。从实际的比赛结果来看,哥伦比亚天才冲刺手费尔南多·加维利亚砍下4个赛段冠军,比利时一周赛名将蒂姆·韦伦斯则赢下了弄拉爬坡赛段冠军和总冠军,此外本赛季唯一效力于顶级职业车队的中国大陆车手王美银本土作战表现得极为积极,多次突围并两获赛段敢斗奖——顶级明星车手出尽风头、最适合路线特点的车手摘得总冠军、中国车手存在感超强,这样的结果足以令所有车迷都感到满意。
在其他的层面上,首届环广西的表现也算可圈可点。比赛沿途的壮美景观和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都给外国车手和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全程无可挑剔的好天气更是令所有人倍感欣慰。而在万达集团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有参赛人员的接待条件和赛事后勤保障服务自然是没话说。仅有的两点遗憾:一是本届比赛的6个赛段中仅有3个赛段制作了直播信号,环广西因此成为了本赛季唯一没能提供所有赛段电视直播的顶级公路车赛事;二是现场车迷仍然没能得到太多在赛道沿途近距离欣赏赛事和在起终点与车手互动的机会,这让许多远道而来的车迷感到些许失望。不过,考虑到环广西仅仅才举办了第一届,而比赛日期又与全国瞩目的“十九大”完美重合,这些小遗憾也就显得不难理解了。最重要的是,万达体育、广西政府以及UCI都对环广西的未来有着长远的规划和充分的信心,作为车迷当然也应当对这项赛事多一分耐心和期待。
地区环赛寻求突破
环广西的强势崛起当然是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大好消息,而在环广西这项顶级赛事的“阴影”之下如何找好自身定位并谋求长期健康发展则是国内其他各项职业赛事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上文已经提到,环青海湖和环中国这两项国内老牌职业环赛在本赛季由于比赛日期与全运会过于贴近而无法获得国内车队和车手的太多重视,最终让外国二三流车手在这两项比赛中抢尽了风头。事实上,在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之后,环青海湖和环中国都已经形成了足够成熟的办赛模式,但近年来也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赛程过长加上旅途劳顿使得常驻欧洲的顶级或次顶级车队普遍不愿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参加这两项赛事,而一成不变的宣传方式和推广渠道又越来越难以让国内车迷提起兴趣。遗憾的是,以上两点缺陷在本赛季的环青海湖和环中国比赛中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观。
与以上两项赛事相比,环太湖和环海南岛这两项在沿海地区举行的职业环赛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显著更好。一方面,更加紧凑的路线设置和更加合理的日程安排让这两项比赛都能吸引到不错的参赛车队阵容;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电视直播和花样翻新的周边活动也给车迷们带来了更高的参与感。今年的环太湖比赛共有多达8支洲际职业车队参赛,车手整体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环岛赛则继续秉承着“将赛事办成节日”的一贯理念,通过更多的商业开发和现场互动给车迷们带来更好的观赛体验,此外环岛赛还明确提出了“五年内升级为世巡赛”的发展目标。然而,在本届环海南岛赛第7赛段结束后出现了中国车手王鑫追打瑞士国家队工作人员的恶性事件,该事件的现场视频在海外媒体上迅速传播,成为了全球车坛关注的热点。无论瑞士队工作人员是否有过错在先、是否态度蛮横,王鑫的不冷静的举动无疑都是不可接受的。王鑫除了被环岛赛立即取消比赛资格之外,还收到了中自协开出的禁赛两年的严厉罚单,他所在的科一Look洲际车队则被禁止注册一年。但是很显然,无论多么严厉的处罚也难以将这一事件对环岛赛和中国车手的形象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轻易抹去。
中国车手谁领风骚?
2016年末,中国大陆仅有的两位在顶级职业车队效力的车手计成和徐刚相继退役,中国车迷纷纷哀叹惋惜。“环法赛场上何时能再出现中国车手”的问题被许多车迷提到嘴边又咽回肚子里——毕竟中国大陆连一位在顶级车队效力的车手都没有,参加环法又该从何谈起呢?
好在中国车迷并没有空等太久。2016年11月1日,刚刚成立的世巡赛新军巴林-美利达车队宣布与原恒翔车队的中国车手王美银正式签约。王美银早在2013年刚刚24岁时就以马来西亚环兰卡威赛远程突围获胜、包揽四件领骑衫的壮举而得到了国际车坛的关注,而直到2016年底,将要满28岁的王美银才终于得到了为顶级职业车队效力的机会。2017赛季,在背负着全运会任务的前提下,王美银代表巴林-美利达车队参加了环加泰罗尼亚、环罗曼蒂和环广西这三项顶级公路车多日赛。从环加泰罗尼亚第1赛段就被关门退赛到环罗曼蒂顺利完赛,再到环广西多次突围赢得两个赛段敢斗奖、冲刺积分和爬坡积分双双跻身前10名,王美银已经逐渐适应了国际职业比赛的节奏。此外,王美银还在全运会帮助山东队友马光通和柳建鹏获得男子公路大组赛金牌和铜牌,自己获得第4名;在公路车亚锦赛男子公路大组赛和个人计时赛分获第6名和第4名。这一系列的成绩说明王美银已经足够担得起“中国公路车一哥”的头衔,而下个赛季他或许就将有机会向大环赛发起冲击。
除了王美银之外,本赛季还有多位中国车手在职业赛场上给我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山东小将马光通不仅成功卫冕全运会冠军,还获得了亚锦赛U23男子公路大组赛第5名、环泰国总成绩亚军;同样效力于恒翔洲际队的柳建鹏在环海南岛赛获得总成绩第7名和亚洲最佳车手蓝色领骑衫;捷安特洲际队刚满19岁的冲刺手陈志文在环太湖和环福州的集团冲刺中多次进入前6名……甚至在本赛季的女子公路车赛场上,中国车手也颇有建树。中国车手梁红玉和中国香港车手杨倩玉在公路车亚锦赛分别赢得了女子个人计时赛和公路大组赛金牌,此外中国香港车手刁小娟还在首届环广西女子挑战赛获得第7名。如果我们的眼光不只盯在三大环赛,而是对其他各级赛事有更多关注的话,就不难发现中国车手中越来越多的亮点。当然,要想真正成为中国车坛的下一位旗帜性人物,不仅要有撑得起腰杆的优秀战绩,还要有引领风气的明星气质——而在后一点上,无论是王美银还是更加年轻一辈的车手需要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多。
新模式的探索与启迪
以上提到的赛事也好、车手也罢,说到底都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在2017赛季的中国车坛,还有一些新风潮、新动向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一是“环法中国赛”这一全新赛事品牌的诞生,其二则是“绿刃中国发展车队”这一全新建队模式的尝试。
首先是“环法中国赛”,顾名思义,这是环法组委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环法品牌而落地的赛事活动。今年的环法中国赛包括了在长沙望城举行的“挑战赛”,也就是完全照搬环法赛段组织形式的业余比赛;以及在上海浦东举行的“巅峰赛”,也就是邀请本届环法总冠军弗鲁姆等明星车手参加的绕圈表演赛。与此前中国举办过的所有自行车赛事相比,环法中国赛既有环法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赛事品牌的官方背书,又有中国车迷从未体验过的与最顶级明星车手零距离互动的难得机会,自然也就在中国车迷和媒体中引发了巨大反响。此外,得益于环法中国赛的主办方艾德韦宣集团此前运营时尚和奢侈品项目的丰富经验,今年的环法中国赛在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方面都跳出了以往国内自行车赛事的传统模式,由此所带来的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度也就意味着更高的商业价值和更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其次是“绿刃中国发展车队”,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Mitchelton-SCOTT洲际车队”。这是由澳大利亚顶级职业车队绿刃车队发起、由澳大利亚和中国年轻车手组成并注册在中国的一支全新的洲际车队,这种“中外合作”的建队模式也是前所未有的。2017赛季,绿刃中国发展车队中共有7名中国车手和7名澳大利亚车手。由于中国车手上半赛季的训练比赛主要围绕备战全运会而展开,绿刃中国发展车队在这几个月里主要由澳大利亚车手在欧洲各地征战,而他们在这些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也和中国车手几乎没有关系。在全运会结束后,绿刃中国发展车队开始以中澳车手混编的阵容参加一些国内赛事。在11月中旬刚刚结束的环福州比赛中,绿刃中国发展车队的澳大利亚小将贾伊·辛德利摘得了皇后赛段冠军和总冠军,而队中的三位中国车手自然也为最终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按照车队计划,2018赛季队中的中国车手和澳大利亚车手将有更多共同参赛、尤其是共同参加欧洲赛事的机会,未来队中的优秀车手还会被输送到绿刃车队进行试训,或许这将会成为中国车手进入顶级车队的全新路径。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探讨的话题仅限于公路车领域。事实上,在2017年中国自行车运动中的其他项目上,还有业余山地车运动员晋级全运会、成都举办首届城市自行车世锦赛、场地车国家队换帅等多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在多年之后回望历史,2017年也许会被我们称作中国自行车运动转型腾飞的关键一年。(原文完)
最后再一次推荐我的红豆Live节目录音“2017年中国自行车运动10大事件”:
http://www.hongdoufm.com/room/1076727174431506467
更多【道长说车】年度盘点内容请关注微博:@harryCASI 及红豆Live账号:@harryCA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