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州南部大学游泳馆地下层的一间“小黑屋”里,每逢比赛进行,那里的十几台显示屏和终端都会马力全开地工作。

这是一片离泳池有点距离的小天地,却已凭其远程之力抚出了涟漪。据记者了解,无论是中国队在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的被罚出局,还是日本女选手大桥悠依在200混合泳中的犯规等,都有这套新的摄像系统在从旁辅助,以便裁判能更明察秋毫。

是的,在是否要引入视频裁判的这件事上,国际泳联一直站在保守派阵营。从网球到羽毛球,再到足球,虽然具体的参与形式不尽相同,但专业裁判与视频裁判共存的现象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如今,虽说还没有大张旗鼓地敞开门,但国际泳联此番以光州游泳世锦赛为试验场,让这套辅助摄像系统在高规格的国际大赛中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

据了解,这套新系统的研制方从2004年就着手做这件事了。它的作用是在水下摄影监测,以辅助裁判让他们对藏在水下的那些不易被观察到的犯规动作也洞若观火。系统前端由水面及水下的24台微型摄像机组成,终端为图像采集、编辑和观察系统组成。

当然,作为第一次大场面试水,国际泳联赋予新系统的权限还是比较有限的:只作为犯规判罚的确认辅助,不作为直接判罚依据。从目前的启用方式来看,泳池中的这套系统与已成功登陆足球世界杯的VAR技术较为接近,旨在辅助裁判对那些棱模两可的疑似犯规动作进行更精确的执裁,而非是网球场上的“鹰眼”。说白了就是,游泳运动员如果对裁判的犯规判罚有异议,是没法用这套新系统来跟裁判“叫板”的。

这套新系统的诞生地是美国,所以在此番世锦赛的大场面试水前,其实它已在美国国内的数场游泳比赛中有过试运行,并得到了国际泳联下属技术委员会的认可。但考虑到引入成本、对现有裁判系统的冲击、现场布线容易影响电视转播画面等因素,此前国际泳联一直没对它松口。如今到了光州,这事儿总算是开了一道门缝。

新系统能让站在池边的裁判对水中情况也一目了然,而对参赛运动员们来说,这则是对他们有了更细节的技术要求。就拿中国队在这回男女混合4×100米混合泳接力预赛中的犯规出局事件来说,就是一记警钟。

原本,中国队在该项上的打算是以替补阵容拿到决赛名额,然后再派上状态正佳的徐嘉余和闫子贝。结果在预赛中因犯规被取消成绩后,中国队根据分段成绩原以为问题出在王立卓转身后二次蝶泳腿,但裁判组的官方说法是认定他在出发后带了一下蝶泳腿,长划臂又打了一次蝶泳腿,故而才做了取消成绩的处罚。

细节是魔鬼,同时也代表了更细节、更规范的体育精神。在经历了世锦赛的这次新系统试水后,目前各支游泳国家队都在对它进行研究和适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